最新动态
押题07自然灾害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解析版)
2024-11-24 02:18

押题07自然灾害类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条件的变化,其发生、分布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山地特有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近东西走向的天山是新疆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由气候引发的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分别集中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图示意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1.暴雨性水毁;2.塌方;3.暴雨型泥石流;4.融雪水型水毁;5.涎流冰;6.冰川泥石流;7.冰湖溃决;8.热融沉陷;9.中山冬季雪崩;10.中山冬季风吹雪;11.高山风吹雪;12.高山夏李雪崩材料二:冰川泥石流是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渍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表为纵贯天山的独库公路三岔河处冰川泥石流暴发情况。泥石流暴发时间路面堆积量/m3堆积量占全年百分比/%引发原因日期(年•月•日)时间1984.6.119时-21时350032.71暴雨1984.6.2420时-23时200018.70气温高1984.6.258时-次日4时320029.90气温高1984.7.1320时-次日2时10009.35气温高1985.7.120时-24时200026.75气温高1985.7.219时-24时400053.30气温高(1)推测能够建立自然灾害垂直带谱模式的地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指出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应划分的带谱数量,并说出引发各带灾害的主要因素。(3)总结独库公路三岔河处冰川泥石流暴发的主要特点。【答案】(1)山体高度大;山体两侧气候条件差异较大。(2)可分为3个带谱。基带(低山带):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中带(中山带):同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上带(高山带):由积雪运动造成的。(3)多出现于6~7月;多发生在每日19时以后;泥石流路面堆积量大;引发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高。【分析】本大题以“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和“独库公路三岔河处冰川泥石流暴发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及原因、泥石流灾害的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本小题可从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含义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条件的变化,其发生、分布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可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前提条件是山体高度大,如天山山体海拔较高(7435.3米)。由材料“其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由气候引发的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分别集中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可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山体两侧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如天山南北坡气候差异很大,可以充分反映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不同。(2)观察图像中显示的天山南北坡的12种灾害分为三个高度段,依次可分为基带(海拔较低处的低山带)、中带(半山腰处的中山带)、上带(海拔较高处的高山带),1暴雨性水毁、2塌方、3暴雨型泥石流位于中低山为基带,这三种灾害都与突发性的降雨有关;中带主要有4融雪水型水毁、5涎流冰、6冰川泥石流、7冰湖溃决、8热融沉陷、9中山冬季雪崩、10中山冬季风吹雪,七种灾害都同温度的变化相关,并且材料二中关于冰川泥石流的原因分析中特别说明了“夏季持续高温”;上带两种灾害11高山风吹雪、12高山夏季雪崩是积雪运动导致的。(3)通过表格观察可知,泥石流暴发的日期集中在6、7月(夏季);每天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时至24时,即多发生在每日19时以后;分析路面堆积量和堆积量全年占比可知,泥石流暴发形成的堆积物堆积量大;引发的原因主要是高温。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我国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受海洋水汽和下垫面的共同影响产生。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1)请分析甲地洪涝灾害比周边地区严重的原因。(2)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乙、丙两地洪涝灾害形成的差异。(3)从海洋水汽输送的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答案】(1)夏季风(东南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多地形雨。(2)乙位于华北平原,夏季排水不畅;丙位于台湾山脉的东坡,多地形雨。(3)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也经常受台风(热带气旋)的影响;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输送的水汽多,降水多。【分析】本道题以我国洪涝灾害为例,设置3个小题,考查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及水循环相关知识,内容适中难度较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得,甲地位于季风气候区,该地夏季东南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此外该地位于长白山南麓地带,受地形阻挡,在该地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2)从下垫面角度,乙地位于华北平原,该地地形平坦,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畅;丙位于台湾山脉的东坡,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3)从海洋水汽输送的角度,丙岛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此外该岛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因此东部多地形雨;该地位于西北太平洋,为热带气旋多发区,台风带来丰沛水汽;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从海洋上来,输送水汽多,降水多。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2021年7月17日开始,连续4天的特大暴雨给河南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而在河南暴雨期间,台风“烟花”则出现在了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面,其中心与河南相距约2000公里(如图)。(1)台风“烟花”对河南暴雨有怎样的影响?(2)本次暴雨,为什么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河南的中西部地区?(3)如何在暴雨洪涝中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达到减轻损失的目的,从水循环的角度,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1)“烟花”通过对流抬升在高空向华北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水汽,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2)①河南的中西部地区多山地,地势整体西高东低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迎风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加剧了降水。(3)①改造排水系统: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②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③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分析】本大题以台风烟花为材料,涉及台风,洪涝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台风是来自海洋的热带气旋,携带大量水汽,出现在了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面,大量水汽通过对流抬升在高空向华北源源不断地输送,为河南的强降雨提供了充沛而稳定的水汽来源。(2)读图可知,河南中西部地区多山区,其他多平原,地势整体西高东低,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在山区迎风坡被抬升,水汽抬升遇冷凝结,形成大量地形雨,加剧了降雨量。(3)改造排水系统,如扩大排水管,加快排水速度,减少地表径流;可以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增加城市调蓄洪水的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植被覆盖率,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冰雹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现象,下图为山东省冰雹分布频次图。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滴遇到因地表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猛烈上升的气流,可迅速冻结成为雹核。材料二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对地面形成很大的冲击力。(1)山东省冰雹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2)冰雹多发季节为____。简析该季节山东省冰雹多发的自然原因____。(3)评价春夏季节冰雹多发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

押题07自然灾害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解析版)

分布不均

自北向南呈减少趋势(2)

夏季或春夏之交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较长;雨带未移动至该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量较大;地面温度高,对流强。(3)不利:①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倒伏/冻伤;②毁坏农业设施;③导致土壤板结;④导致农业人员伤亡。有利:①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旱情;②有利于地表热量交换。【分析】本大题以山东省冰雹分布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中国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先描述总体分布特征,再描述局部分布特征和递变趋势。根据山东省冰雹分布频次图可知,山东省冰雹发生频次在空间上整体分布是不均匀的,且在局部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2)本题主要考查冰雹灾害的季节分布及其主要原因。由材料“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滴遇到因地表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猛烈上升的气流,可迅速冻结成为雹核”可知,冰雹的形成需要强上升气流,说明冰雹高发季节为地表、大气温度较高季节,为夏季(或春夏之交)。山东省冰雹多发的原因是地表气温高导致的强对流天气。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大且日照时间长,该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强对流天气显著。同时,在雨带尚未推移到华北地区的春夏之交,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表升温快,也易发生强对流天气。(3)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分为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分别可以从对农作物、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等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利的角度来看,春夏之交为山东省冬小麦收割期,突发冰雹会导致农作物被冰雹砸伤、压倒、冻伤等情况,从而影响小麦的收成,严重甚至会使小麦绝收;冰雹降落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还会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并可能毁坏农业基础设施,使正在作业的农业人员伤亡。从有利的角度来看,冰雹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山东省夏初旱情,冰雹融化下渗到土壤中,增加土壤含水量,同时,带来冰雹的强对流天气可以加快地表热量交换。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图1为影响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台风路径图,图2、图3分别示意1978-2016年登陆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台风频次统计。(1)台风引发的狂风、_________和__________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南部相比,指出越南北部台风登陆次数的差异__________。(2)从水温的角度,简析越南南部台风秋季较春季次数多的原因。(3)从来水的角度,简析越南易发生山洪的原因。【答案】(1)

风暴潮

特大暴雨(可以互换)

北部台风登陆集中于夏秋季;登陆次数较多(2)高水温是台风形成的重要条件;海水热容量大,夏季到秋季海水降温慢;到秋季海水温度仍然较高,台风发育多,登陆越南南部的台风相对较多。(3)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来水量大;山地地形陡峭,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来水快;河流流程短,汇流时间短。【分析】本题以1978年到2016年登陆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台风频次统计图及台风路径图为材料,涉及地理图表描述、台风及其影响因素、洪涝灾害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台风在过境时能引起大风、狂风现象,同时,台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大量的海水随大风涌向陆地,引起风暴潮现象;台风属气旋,登陆陆地后,容易引起大雨和特大暴雨灾害。从图中可以看到,北部台风主要集中在6~9月份,时间集中在夏秋季节,南部台风则主要出现在11月份;从次数来看,北部台风的登陆次数明显较南部登陆次数多。(2)台风属气旋,气旋来自于近地面的低压中心,水温高易形成低压中心,故台风的形成受高水温的影响很大。海水的比热容较陆地大,即吸热速度慢,放热速度也慢,夏季,海洋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海水温度逐渐升高,夏季到秋季由于比热容大,其海水降温速度较慢。到秋季时,海水温度仍然较高,海水水温高容易形成低压中心,进而台风发育的次数相对较多;台风多形成在北半球低纬度海域,形成后,开始逐渐向北运动,越南几乎是台风形成后向北运动的必经之地,故秋季登陆越南南部的台风次数也相对较多。(3)从图中可以看到越南位于临海地区,西部多为山地,从南海向西运动的水汽,在山脉以东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由于迎风坡降水量大,故河流来水量较大。同时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其地形相对较为陡峭,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导致河流流速相对较快,河流的来水时间相对较快。由于越南西部山地距离东部临海地区较近,故其大量河流流程均较短,河流来水的汇流时间相对较短,大量来水相对较为集中,容易引起山洪爆发。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6月,随着第55颗也是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发射升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保障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通信的畅通和安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泥石流多发区分布示意图。(1)分析甲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2)当甲地发生泥石流灾害时,简述救灾指挥部如何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于抢险救灾。【答案】(1)地形崎岖(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落差大(坡度陡峻);地壳活跃(多地震),岩石破碎疏松(易垮塌);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且强度大。(2)指挥部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迅速安排救灾人员和物资前往灾区救援;时刻监控灾民、救援人员和物资的位置。【分析】本题涉及泥石流成因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详解】(1)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和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等3个条件。读图分析,甲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质地破碎疏松;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且强度大,遇暴雨时易形成泥石流。(2)泥石流发生时,被困灾民利用手机等设备,确定自己所在位置,并向当地的指挥部发出求救信息,准确定位;指挥部根据接到的位置信息,和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质的位置,迅速安排救灾人员和物质前往灾区救援,及时救出灾民并发放生活物质,快速和准确的到位,减少伤亡;并时刻监控灾民和救援人员和物质的位置,做好后续的救灾和复产工作。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西和越南分别是欧盟第一、第二大咖啡出口国,欧盟市场重视咖啡的质量和品牌。材料一

越南90%以上的咖啡是采用其它国家的品牌加工包装后销往欧盟。咖啡原豆出口占95%。欧盟市场青睐阿拉比卡咖啡,但越南的阿拉比卡咖啡总出口量较少。材料二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押题07自然灾害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解析版)】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quote/1415.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