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5日的外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及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题为《AI,AI+和AI基础设施》。这次演讲不仅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还深入探讨了当前的AI战略以及未来的方向。王坚认为,"人工智能+"的真正内涵不在于简单地将AI叠加到某个行业,而是通过创新的机制实现真正的技术融合。这种观点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也为未来的技术应用指明了方向。
王坚提到,虽然人工智能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以前,但真正的技术突破却是近几年才显现的。他特别提到2017年谷歌的Transfomer模型和OpenAI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正是这些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AI夹杂着许多革命性的应用,如ChatGPT等,这些都是旨在使计算机具备更高级的理解和互动能力。王坚强调,我们在谈论"AI+"时,必须超越简单的行业叠加,理解其背后的机制与实现方式。
分析当前市场环境,王坚指出,许多技术公司在创新上存在瓶颈。他认为,谷歌在从0到1的创新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却未能创造出具有深远社会价值的产品。而OpenAI则通过复杂的非盈利和盈利模式,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机制。他的此番言论引发了关于企业如何通过结构创新推动社会价值提升的广泛思考。如何在技术与应用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当下企业面临的紧迫挑战。
此外,王坚指出基础设施的变化在技术发展中同样不可忽视。随着数据、模型和算力规模的急剧扩大,传统的技术基础设施显然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他提及,AI基础设施的构建将决定未来技术能否成功渗透到各个行业。在这一点上,他强调云计算的核心地位,认为基础设施的差异最终会揭示出产业间的巨大差距。
当王坚提到“微软很不行,但也很行”时,他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尽管微软在模型和算法上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但它通过强大的云计算和基础设施,与OpenAI的合作,推动了当今AI技术的成功。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强大的基础设施可以使技术创新更快落地,从而影响业务的长期发展。
最后,王坚的演讲不仅涵盖了技术、机制与基础设施三大领域的创新,还激励各界对于AI未来的思考。他强调,未来的AI将不再是独立存在的技术,而将以一个全面、具备互联性的基础设施整合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预测不仅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提示我们在促进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其机制及基础设施的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王坚的观点为理解当下的AI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深刻的视角。他的演讲不仅是对企业在技术使用和机制创新上提出的启示,也为全社会重新思考AI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