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说」深挖行业热点及创新趋势话题,透过行业大咖的人化视角「让干货有湿度,让专业有温度」,敬请关注与期待。
在未来,人机交互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行业看,AIGC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金融业、零售业等领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等。未来,AIGC技术将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但是,AIGC技术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ChatGPT 将被应用于更为广泛的领域,对于千行百业而言将发生一些巨大改变,包括对生产要素的排位、对生产社会结构、个人自身的思考和变革。也许“AIGC会解放天才,但可能要消灭工匠。”面对AIGC这一新事物,个体需要从人的属性和本质需求维度去思考。本期采访嘉宾为“W”创始人李三水,并由“理财频道”出品人甘露女士进行专访。一起探讨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AIGC技术将为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企业如何应对AIGC带来的一些挑战和风险?
以下内容来自“W”创始人李三水接受专访时的发言:
Q1:您是如何看待“ChatGPT”和“AIGC”的?
“ChatGPT”和“AIGC”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是技术的规律,也是一个文明迭代的规律。我们现在到达一个新的奇异点,也就是从量变的累加到并非只是质变,而到达了异变的一个开端,因为质变带来的只是大幅度的跃升和陷入到下一个可控的周期当中,但是这一次的技术爆发首先是不可控的、不可逆的。它不像过去的文明之火,可以把它简单的、局部的控制在特权阶级或者说一些社会形态当中,然后通过时间的去化或者消化让整个人类付出有限的代价进行一个所谓的进程推进。它的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阶段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预谋。
“ChatGPT”和“AIGC”是革命性的,但未必是颠覆式的,原因是不知道要颠覆谁。我们现在陷入到了一个慌不择路的一个适应中,以前说颠覆性的是我们非常清楚它要取代谁,今天当持枪者发现它的枪口同时也在面向自己的时候,可能就谈不上是颠覆,它其实代表的只能是一种进化,而进化的过程当中这个物种本身其实也充满了错愕和惊慌,因此,它未必是颠覆。
Q3:您觉得对您所处的行业来说,“ChatGPT”和“AIGC”的冲击表现在哪儿?
这个行业太小了,它不足以能够承接这次冲击,更多的就是瞬间荡平,很多的服务业和偏向于以人为核心生产力的行业都马上迎接了这样的一个变局就瞬间荡平了,瞬间基本上就是无选择性的,要么就是替换武器加入、要么就是直接出局。这个带来的其实也不是什么残忍,也不是什么怎么样的一个变化,它就是在生产力替换工具的第一线,只是这次替换的不是体力而是智力。
在技术迭代的革命浪潮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卢德主义”的主义,其代表了一群在英国和美国奋起抗争的工人,他们曾毅然决然地破坏铁轨,成为了第一批被这些所谓的生产力工具所替代的体力劳动者。如今,“卢德主义”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普鲁士教育”过渡到“卢德主义”,标志着智力产业的首次重大变革即将到来。而这次变革的首要冲击对象将是智力服务业,紧接着是教育业和教育产业,再其次是服务业。一些服务业和产业相关服务业也将同时受到颠覆性的影响。
这次震荡有趣的是因为过去通常的颠覆都是从所谓的底层开始,是从所谓的素质低、标准低和所谓的流程粗暴而简单的产业开始,而第一次它是从中间部分开始触及,并且这次中底层反而是相对来说相对安全,因为目前为止,至少人工智能短时间内还不能取代送外卖的人、不能取代真正的在清点货品或者说是直接在终端提供一些基础服务的人,人工智能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的向下兼容,而是在向上冲击。过去所有的任何一切对这个行业当然也必然是崭新的。
Q4:对于AI的创作,您是怎样认为的?
“人工智能”冲击之后、惊叹之后,接下来就是洗牌了,它带来的是所有东西的重新排位,包括组织结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要素,过去第一要素和第五要素间会发生颠倒、会发生重新的排位。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人的价值、人的能效,然而今天我们第一次在强调那些不产生价值的东西,例如务虚的能力、人不需要产生效率的状态,以及发呆、空想、狂想等意义。这些能力与状态在过去的时代中被忽视,但随着千百年来所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被逼得像一只幸福的动物一样生活。
“自然主义”也好、“卢梭主义”也好,柏拉图式的也好,或者说中国的老子、庄周也好、道法自然也好,一切都是在反向保守主义,是利于文明发展的,他们已经洞见到我们如果一直在那发展下去,大家一定是一个必将可以预测的毁灭,这样的话大家还不如提前回归到自然、回归到人本状态,但是回归到人本状态只是让人活得更像动物、活得更像是从零点出发的一样。
今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我们开始思考:如果能够过上像人一样的生活,满足所有需求,那么人类压迫的时代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时代。在过去,人类的压迫产生了各种反抗,而今天,尽管表面上看不到人的压迫,但人工智能却在无形中压迫着人类,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教育行业也将面临全新的变化。过去,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而今天,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个体的素质和人性,使人们成为真正的人。
过去所有的品牌只是让人活得像是被打上标签的物欲动物,今天标签尽失,人不再通过消费来标定自己,那么人可以通过什么来进行标定自己?广告将失去意义,但广告背后代表的商品流通,基于AI的改造和AI的共创带来的所谓的行业迭代让我们去寻找从消费的意义升级为人生的意义再变成人的意义。
在所有行业当中,哲学会复兴,玄学会变成道同,所有的人会拼命的进入到一个从西方消费主义到虚无主义的替代,又上升到一种非常激进的人本主义的这样一个进化。接下来会发生很多、很精彩的一些事情,当然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在所有的这些看似积极和激进的事情背后一定会带来新的一轮、一些不可避免的“暴力革命”,可能未必是针对于AI的,仅仅是针对于生产力的这件事情。
AI会带来无数的分身公司,“W”从2019年在新加坡投资,合资并股成立的AI公司,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复制超级个体让个体的能力迅速的标准化和可供商业化,那么“不做创意人、只做创造者”本身也是对于不可复制的创意进行彻底的辩证式的否定,而去提倡可供复制的创造性的模式的一个实践。
最好的实践现在已经有答案了,就是AI,AI就是一个基于复制、基于文本生成和文本兼容型的模型进行的演算,“W”的AI型的产品叫“W AI”和“W野狗AI同学舱“。
用AI诠释女性多元化,用AI演算女性的命运、演算每一个作为独立个体的你我Ta的命运。由科创文娱集团W和王小慧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女性AI国际艺术展《野小慧》”正在上海展出中。
Q6:您想把“W”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
关于W的描述有很多种,比如“不做创意人、只做创造者”的价值观,愿景是让人们愿意为知识化娱乐买单,它更偏向于商业模式的描述。而我的使命是服务不得志的创造者,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我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是用所谓的商业术语。
我希望开成一家边缘化的行业公司,能够边缘于行业存在,原因是主体在崩塌,2015年,传统广告和品牌营销,或者说传统的智力型的服务已经发生了非常多轮的迭代了,而那个时候技术流已经初见端倪,再往下走下去也就是重复,与其这样重复的话,不如去做一些更有趣的创新。所有的伟大创新、所有的有价值的创新,都发生在边缘,主动边缘化就有了野狗这样一个描述。
Q7:新技术升级对公司未来的成长和您之前初创这个公司的预期是相符合的吗?
AI其实可以向全行业去验证大家一直在看、一直在想、一直在猜,但一直不是太懂的是(“不做创意人 只做创造者” )的意义。因为有了AI大家就知道最佳的答案就是接下来让人去做创意、接下来让AI去做创造,或者说是反过来也可以说是让AI去做创意、让人去做创造。
不管怎么样它第一次出现了分水岭,第一次让大家对这个产业的未来有了新的想象,有了AI可以让W非常信心十足地、充满底气地去回答下一代中国的品牌营销公司和影响世界级的品牌营销公司应该长什么样子,下一代广告时代应该长什么样子。
Q8:”重启之年“,您对这个市场是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谨慎乐观、理性乐观或者说是浪漫式悲观,不管怎么样,都是审慎的。最关键,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带来的冲突是大的,长久带来的意义也是大的,接下来挺考验人类共识的。
很多情况下人类不是没有共识,而是因为利益使得我们不愿意轻易的让出那部分共识带来的好处,人是聪明的短视动物,人不是高级的所谓的智能生物,在这个过程当中,人要第一次面对智慧的代价,人第一次能够抛下皮囊、抛下舒适的去回归自然,逃避了三万年的一个论题,用王小波的话来说:“我做一只舒服的狗,还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第一次我们开始去面对这件事情,也会带来很多的风险。
公司介绍
于2019年正式在「新加坡」合资创立人工智能开发与大数据运营公司:「W.AI」, 因中国区业务发展迅猛,目前已经迁至上海,同时在纽约、迪拜、新加坡、马来西亚、西安、广州、沈阳开设覆盖企业服务器运营、数字化设备改造、MCN电商与直播业务开发等分公司。
请扫下方二维码
添加ECI专家助理-LEXI同学微信
加入【ECI创新者说】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