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交通的类型:
(1)按照空间分布划分为市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内交通三个层次。
(2)按照运输方式划分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等。
(3)按照运行组织形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4)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2、在《雅典宪章》中,城市被定义为具有工作、生活、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空间集合体。
3、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和主要措施。
4、城市交通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法制性(3)长期性和经常性(4)
可实施性。
5、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1)直观经验交通规划方法;(2)理性化交通
规划方法;(3)适度规划方案;(4)定向决策规划模式。
6、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2)坚持规划的系统性;(3)坚持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4)坚持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5)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6)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7)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7、交通出行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出行量调查以及项目属性特征调查两部分。
8、累积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时段)实际停放车数量。
9、延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调查点或区域累积停放次数(辆次)。
10、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是指某一时刻实际累积停放量与停车供
应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
11、停放周转率:是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12、核查线调查内容:从城市交通特性来看,城市交通流量主要包含两部分,即人流和车流。简单地讲,核查线流量调查的内容为调查通过核查线上各道路断面的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客流量。
(1)分车型。通常分为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等,对于摩托车流量大的城市还可以单独划分摩托车。
(2)记录间隔。通常以15分钟或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
(3)调查时段。最常用的为高峰时段,包括早高峰和晚高峰两个时段。
(4)调查日期。作为城市交通,主要的高峰集中在平时工作日,一般不在周末进行调查,通常还应避免节假日、有特殊活动的日子等。
13、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人口发展规模及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等,对城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从宏观上确定交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策略,用于指导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14、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
和专项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
15、制定交通发展战略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3)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4)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研究;(5)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6)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16、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由连接城市各部分的不同功能等级的所有道路、各种形式的交叉口、广场等设施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承担客运和货运交通的主要空间。
17、城市道路系统功能:(1)交通的功能;(2)公共空间的功能;(3)防灾救灾的功能;(4)组织用地布局的功能。
18、城市道路系统分类:
1995年原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1995)中,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中为联系各组团的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属全市性交通干道。快速路作为城市内部机动车交通的主要
动脉,应当与对外公路之间建立便捷的联系。一般要求如下:
①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②快速路应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③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④快速路的机动车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⑤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⑥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2)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是城市中为相邻组团之间,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中距离常速交通服务,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与快速路共同承担城市主要客货交通出行。大城市的主干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可以划分为货运和客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设置为生活性景观大道。一般要求如下:
①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
②交叉口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宜相连;
③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3)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是城市中为各组团内部服务的主要干道,是车流、人流主要交通集散道路。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
(4)城市支路:城市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是城市道路的微循环系统,直接为用地服务,是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支路规划一般
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②支路应与平行快速路的道路相接,但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连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③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19、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及优缺点: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合于地形平坦的城市。主要优点:一是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布局;二是交通组织灵活性大。主要缺点:一是对角线交通联系不方便;二是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