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知了
编辑|林画
2001年1月,陈独秀研究会顾问徐亦孺来到福州拜访一老人苗玉。
当他看到第一眼时,就情不自禁地说:“像,太像了,特别是和乔年同志生母面貌酷似,你大概就是乔年之女陈鸿啊。”
其实,早在7年前,陈鸿同母异父的弟弟李文夫妇就已和苗玉认亲,66岁的苗玉在陈家后代带领下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跪在陈乔年墓前痛哭流涕道:爸,我来看你了。
然而,因时间久远,证据不多,组织上一直没认定苗玉是陈鸿的身份,认祖归宗成了苗玉晚年最大的心愿。
那么,苗玉到底有着怎样的坎坷经历?她为何坚信自己就是陈乔年之女呢?
一老妇跪在墓前痛哭
1994年12月的一天,苗玉像往年那样带着孙子,享受天年之乐。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苗玉立即走上前去开门。
两个陌生面孔的人映入眼帘,苗玉虽然没见过他们,但感到格外亲切。
李文主动说明来意:“你好,我是史静仪女士的儿子,今天我来是想认亲的,你可能是我的亲姐姐陈鸿。”
苗玉听了后大脑一片空白,眼神中充满了惊讶之色,张着嘴想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出。
李文夫妇拿出了相关材料,再加上苗玉对自己身世的叙述,初步判断苗玉可能就是自己的姐姐陈鸿。
苗玉得知眼前的人极有可能是自己同母异父弟弟,热情招待着,并准备了丰盛酒菜,还让李文夫妇多过几天。
为了弄明白苗玉是否为自己亲姐姐,李文夫妇决定留在苗家,和苗玉过多交流交流。
通过几天的相处,李文发现苗玉的长相、体型、走路神态等都和其母亲相似,也符合母亲生前交代送养姐姐陈鸿的几点主要特征。
更主要的是,苗玉的四女一子也和陈家人非常相似,如二女陈军酷似陈乔年,三女、四女面庞酷似陈独秀,儿子陈峰则和史静怡十分神似。
通过这些种种特征以及相关材料,李文认定苗玉就是自己的姐姐陈鸿,姐弟俩正式相认。
苗玉听了后激动落泪,她早就怀疑自己的身世,也曾努力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曾想亲弟弟竟主动上门。
不过,光李文认定苗玉的身份还不行,毕竟“陈鸿”是陈家人,需要陈家子女再次确认才行。
随后,李文将这一消息告知上海市委组织部长叶尚志,希望其能够联系陈家后人,让姐姐陈鸿能够认祖归宗。
叶尚志得知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陈独秀三子陈松年的儿女长琦、长璞二人,让他们和苗玉联系。
陈长璞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订机票赶往福州,当她看到苗玉时就有一见如故之感,当时就认定苗玉就是陈家人。她认为,苗玉脸型不像二伯父乔年,反而和延年、松年很像。
其实,陈家这么多年也一直在寻找“陈鸿”,陈松年在世时找了几十年,伤透了心神,但始终没有结果,一度失去了信心。
杨纤如登报寻找“陈鸿”后,陈家信心大增,又一次开始寻找陈鸿,先后找出五个,但一直对不上号。
如今,陈鸿已被确认,陈长璞当即就让她认祖归宗。第二天,苗玉就以“陈鸿”身份,带着四女一子,在陈长璞的陪伴下来到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
他们先是祭拜了陈独秀长子陈延年之墓,又来到陈乔年之墓。
看到父亲陈乔年的墓碑,陈鸿先是弯腰擦拭墓碑,又细细抚摸着墓碑上父亲的黑白照,眼泪喷涌而出。
突然,陈鸿双膝下跪,放声大哭,压抑许久的悲痛彻底释放出来,她喊道:“爸,女儿陈鸿来看你了。”
谁能想到,此时的陈乔年烈士已逝世66年,女儿陈鸿才前来扫墓,父女阴阳两隔之下首次相见,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啊。
看着父亲的墓碑,想起那个为了面对敌人横眉冷对、永不屈服的英雄陈乔年,恍惚中,陈鸿似乎亲临了那个动乱的年代。
陈家兄弟:毫不屈服,英勇就义
说起陈乔年的生平,不得不提及哥哥陈延年,他们一同留学,一同参加革命,同为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江苏省委领导,就连牺牲时间都如此接近。
90多年前,陈家兄弟的牺牲给无数青年人带来触动、鼓舞,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走上革命之路。
陈家兄弟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陈家兄弟早早就表现出了聪明、坚韧、刚强的一面。
陈延年比二弟大四岁,两人性格也有所不同,可他们平日相处亲密无间,彼此相互依赖、信任。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积极“讨袁”的陈独秀遭到了反动军阀的抓捕,陈没办法只能连夜逃亡日本。反动军阀抓不到后,气急败坏的抄了陈家,并扬言要将他的两个儿子斩草除根。
15岁的陈延年急中生智,带着弟弟翻越墙头躲了起来,这才逃过抓捕。
这次有惊无险的劫难,让兄弟俩幼小的心灵里受到极大触动,他们对封建军阀也愈发痛恨,对社会黑暗深恶痛绝,决心好好学习为国民寻找出路。
1915年,陈独秀返回上海,兄弟俩得知后前去投奔。不过陈独秀在孩子的教育上实行“兽性”教育,他认为“少年人生,自创前途”,他不允许孩子和自己同住,只给较少生活费。
兄弟俩一边读书,一边打零工赚钱,以地板为床,吃着大饼凉水充饥,身上衣服破烂不堪。
奶奶前往上海查看陈家的经营情况,顺道看望两个孙子,见两人衣衫破旧心疼落泪,连忙让佣人给他们添置衣物,租上房子,不允许他们再打零工,一切由家里补助。
然而,兄弟俩摇头拒绝,他们认为艰苦环境才能磨炼意志,才能让自己成长。
兄弟俩先是考上复旦大学,又一同报名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们接触并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共少年共产党,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结识共产主义者如周恩来、蔡和森等人。
1923年,在中共中央支持下,陈家兄弟又远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一年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革命形势愈发高涨,因迫切需要优秀干部,陈延年等人先一步回国,投身到革命大潮中,并担任广州区委书记。
同年底,陈乔年也回到国内,担任北京地委组织部长。就这样,从童年一直在一起的陈家兄弟,因革命需要而奔赴祖国南北,领导革命。
当时的北京是奉系军阀、北洋军阀厮杀争夺的战场,其形势更危险更复杂。1925年11月,奉系军阀被迫撤离北京,李大钊等人提议组建国民革命军,展开“首都革命”。
然而,陈乔年认为国民党态度不坚定,和其合作等同于与虎谋皮。而奉系军阀实力雄厚,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但中央否定乔年的意见,坚持开展“首都革命”,但很快失败,此时众人才知乔年的慧眼如炬,纷纷对其称赞不已。
1926年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爆发,乔年在指挥抗议示威活动时遭军警袭击,胸膛鲜血直流。但他将伤痛置之度外,忍痛指挥爱国群众离开。
待大家平安离开后,他这才被紧急送到医院,可身上的伤势还没恢复,他又日夜工作着。
而此时的陈延年在广州工作三年后,于1927年春前往上海,并在组织要求下决定组建特别委员会。
然而,不久后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整个上海已是白色恐怖,陈延年毫不畏惧,说:“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产党员。”
同年6月,王若飞组织召开江苏省委成立大会,陈延年被任命为省委书记。
然而,会议刚开到一半,反动当局就抓捕了一个交通员,该交通员在酷刑下叛变,招出了省机关所在地。
王若飞等人见状,决定提前结束会议并及时撤离。不过,陈延年并没有离开,他决定将机密文件全部销毁,不让敌人得到半点有用信息。
但没多久,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就派出大批军警包围省机关。凭陈延年几人怎么是这些军警的对手,经过一番抵抗后统统被抓入狱。
被抓第9天时,陈延年因身份暴露,被敌人秘密押赴刑场处决。行刑时,刽子手让他跪下,他高声回应:“革命者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这番话让刽子手恼羞成怒,将其乱刀砍死,陈延年壮烈牺牲,年仅29岁,是中共在上海牺牲的首个政治局委员。
陈延年牺牲后,弟弟陈乔年悲痛万分,对反动当局更是气愤,他决定追随着哥哥的脚步,前往上海工作。
1927年冬,组织上同意了陈乔年的请求,让其担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
然而,当时上海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反动当局疯狂抓捕革命认识,党组织也遭到了多次破坏,这意味着陈乔年的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次年2月16日,江苏省委召开了各区委组织部长会议,陈乔年负责主持会议。然而,就在此时,因叛徒泄密,反动当局派兵包围会议室,陈乔年等人被抓捕。
最初时,敌人并不知陈乔年的真实身份,他化名为王武,敌人为了弄清他的身份,对其百般折磨,可始终没有套出话来。
此时,党组织也在积极营救被捕的11名同志,因叛徒并不认识陈乔年、周之楚二人,组织上决定让周之楚冒名顶替陈,再花钱将陈乔年赎出来。
这一办法虽好,却要牺牲周之楚一人。不过,周对这一计划举双手赞成,他大义凛然道:“没有我革命无损,但万万不能没有陈乔年。”
就这样,在敌人的逼供下,周之楚假装承认自己就是陈乔年。敌人见状,决定像对付陈延年一样,尽快将其秘密处决。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里,营救陈乔年的工作基本没有悬念了。
然而,周之楚父亲是一个南洋富商,得知儿子被抓后,花费了大笔钱打通关系,进监狱探望儿子。
当周父来到监狱后,见到了儿子周之楚,可狱长非得说他是“陈乔年”。周父意识到儿子顶替别人的身份,于是大声说道:“他是我的儿子周之楚,你们别弄错了。”
结果,陈乔年身份就此暴露,敌人对他进行各种折磨,企图让他说出我党的核心机密。
尽管已没有生还的可能,陈乔年在狱中仍积极鼓励同志们继续革命,勇敢和敌人斗争到底。
1928年6月6日,敌人见陈乔年始终不透露半点情报,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将其处决。
临终前,陈乔年大声说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就这样,陈乔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
短短一年时间,陈家先后牺牲了两位革命烈士,而延年、乔年被害后,均是陈独秀长女玉莹前往上海收尸。
谁知,敌人不允许有人为乔年收尸,姐姐陈玉莹备受打击,大病不起。在乔年就义7天后,她就因悲恨交加、急火攻心、吐血而亡。
而陈独秀得知两个儿子先后牺牲,老泪纵横。不久后他也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抗日爆发才得以恢复自由。
蒋介石想利用他的声望,让其为国民政府做事,并送去十万元。陈独秀义愤填膺道:“蒋介石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
值得一提的是,陈乔年被抓时,其妻子史静宜四处寻找关系营救,结果疏于照料儿子“红五”,以至于孩子早早夭折。
当时,史静宜已有身孕,足月后生下女孩,取名为“陈鸿”。
因时局所限,陈鸿被送给别人抚养,此后半个多世纪,史静宜、陈家儿女找了多年,一直没有陈鸿下落,直到陈乔年牺牲66年后苗玉才认祖归宗。
然而,苗玉的认祖归宗之路艰难而漫长,经历了两代人的数次努力,就连她本人也多次苦苦寻找。
苦寻亲生父母无果
自打有记忆开始,苗玉就知道自己是安徽无为县一苗姓人家,后来家中生活困难,父母只好无奈将她送到陈家抚养。
陈家原是大户人家,但当时已经落败,生活十分艰难,3岁时因不幸患上麻疹,家里没钱医治,又怕她传染给其他人,将其放在地主牛棚内自生自灭,不过坚强的她活了下来。
到了后来,陈家养父被国民党抓壮丁,她只好跟着陈家祖母一起生活,可因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五六岁时就四处乞讨。
到了9岁时,她就无奈来到地主家中放牛,闲余时间砍柴赚钱,也会帮养父母干农活,小小年纪的她就饱受时代的摧残,常常吃一顿管三顿,饿着肚子是常态。
13岁那年,陈家祖母病逝,她依稀记得临终前,祖母曾隐晦透露着:“你不是陈家生的,也不是苗家生的,你的亲生父母在上海。”
不过当时苗玉年龄小,根本就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没有多想,依旧以为苗家父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陈家祖母去世后,陈家人不把她当人看,只有邻居的二姐对她格外照顾,时不时接济她。
备受亲戚白眼的苗玉,渴望回到苗家,可养父却拉着她,不让她去寻亲。
就这样,小苗玉在欺凌和辱骂中长大,直到16岁那年,无为县来了一群新四军战士,他们所到之处宣传抗日和共产党思想,主张人人平等。
刚巧,一个新四军分队就住在苗玉村里,妇女主任见苗玉模样清秀、外表坚韧,主动问她:“陈家小丫头,你想不想去参军打鬼子?”
苗玉十分高兴,她早就听说新四军是人民的队伍,帮百姓们打鬼子、斗地主,想起自己在陈家饱受欺负,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妇女主任拉着苗玉去登记处登记时,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摇摇头,说自己长这么大一直没有名字,别人都叫自己野丫头。
妇女主任听了后很是同情,让她自己给自己起个名字。苗玉想了想,自己出生于苗家,那我就叫“苗玉”吧。
参军后,苗玉被分配到新四军7师的卫生一所洗衣班,为前线战士们洗衣服。因她工作认真,为人热情,手脚勤快,不到半年就已是洗衣班的班长。
1948年时,苗玉经过几年的革命历练,已成长为合格的战士,被组织上调到华野10兵团担任仓库保管员。
三大战役后,解放军百万大军南下作战,苗玉也跟着大军来到了福建福州。
因当时福州机关人员比较紧张,苗玉被留在福州,分配到公安局司法科任职。
后来,苗玉嫁给了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陈辉,两人感情生活幸福,婚后生下五女一子。
然而,平静的生活最终还是于1973年被打破,她接到了苗家母亲的一封来信,告诉她有要事相谈,希望她赶紧回去。
苗玉接到信后,第一时间乘车赶往安徽无为,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老家,此时苗家母亲已卧病不起,病情非常严重,但精神尚好,思维清晰。
她拉着苗玉的手说:“孩子,有些话压在心底几十年了,再不说恐怕没机会了……”
在养母的一番话中,苗玉才知自己并非苗家亲生女儿,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当时是革命战士。
至于具体是谁并不值得,苗母只记得当年是吴先生、孔先生将孩子交给她抚养的,可后来苗母始终没能再和二人联系。
这之后,苗玉就四处托人寻亲,可因没有太多明确的线索,此事只能作罢。
半个世纪的寻亲路
与此同时,陈鸿的亲生母亲史静仪也在苦寻女儿。
陈乔年牺牲后不久,史静仪生下遗腹子,并将其取名为陈鸿。不过,组织上担心敌人不放过她,派其前往苏联避风头。
可因孩子太小,临走前,史静仪只好将其送给上海互济会。互济会是我党领导下的社会救济团体,负责抚养革命烈士后代等。
一切交代好后,史静仪就前往苏联中山大学进修,并认识了叶挺入党介绍人李国琛,两人很快就走到一起,结婚生子。
1930年时史静仪跟着丈夫回国,第一时间就想将孩子陈鸿接回来,可此时才发现上海党组织遭遇多次破坏,当年知情的同志多数已牺牲,怎么也没打听到陈鸿下落。
后来,史静仪的丈夫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她和儿女相依为命,四处流浪。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历经坎坷,但她仍然不忘寻找和乔年的唯一女儿陈鸿,可始终没下落。每每想到这里,她的心如针刺一样疼痛。
1969年,史静仪病重住院,期间她反复强调儿女李文、李湘生,一定要找到姐姐陈鸿,那是乔年唯一的根苗,不能让她断了。
随后,史静仪的妹夫杨纤如也赶来看望妻姐,此时的史已气若游丝,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抓着妹夫的手说:“一定要为我找到当年失散的女儿陈鸿,给乔年烈士留一根苗裔。”
不过想要找到陈鸿哪里是那么容易,不然史静仪多年来一直没有线索,特别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寻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无奈之下,杨纤如只好求助北京《文艺报》,让其刊登一条寻亲启示。很快,1989年2月25日,一篇文为《乔年烈士有女陈鸿天涯何处》的文章发表,引来了各方热议。
负责编纂工作的同志汤洪潮看到了这篇文章,他想起了一年前曾和苗玉一起参加新四军研究会,苗玉曾特别拜托他为自己寻亲,查清她的亲生父母。
汤洪潮认为,这篇“寻亲启示”中的陈鸿,似乎和一年前苗玉的自我介绍似乎有些吻合,随后就写信给上海方面介绍了苗玉身世,让其帮忙查证落实一下。
不过,等了很久都没收到回音,汤又写信给安庆地委组织,提出苗玉可能是陈独秀之孙女。汤还让苗玉向福州市委组织进行汇报,希望双方都能够互相查证。
可因时间久远,没有确切证据,组织上均表示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1990年4月,苗玉和老伴在组织带领下前往安徽等地学习,途中碰到了记者蒋奇梦,苗玉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心病,久久未解决的身世问题。
蒋奇梦刚好认识杨纤如老人,她听了后十分热心,第一时间写信给杨老,提出苗玉可能就是陈乔年之女。恰巧,上海方面也将汤洪潮的信件寄给了杨纤如老人。
其实,杨老已不是第一次接到信件,但其他几封来信大都和陈鸿不符,但当看到苗玉的有关情况后,他认为值得研究。
苗玉身世不少方面都和陈鸿相符,而从苗玉的照片上也能看出陈独秀、陈延年的影子,倒是没看出乔年、静仪影子,这点需要弄明白,要实事求是,有确切依据才可认定。
随后,杨纤如又寄来了第二封信,他指出苗玉是陈鸿的可能性较大,但还需一些查证,我很想亲自去福州听听苗玉说话的神态、口音。
然而,还没来得及见到苗玉本人,杨纤如老人就因病去世。最后,史静仪儿子李文接过了这一重担,弥补母亲的遗憾,这才如愿找到了姐姐苗玉(陈鸿)。
认祖归宗后的苗玉(陈鸿)也多次前往父亲的出生地岸青,每当她回安庆时,都会得到陈家子女的热情接待。
在家谱上,苗玉也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陈长鸿”赫然在列,对家族的归属感更为亲近。
然而,苗玉最大的心愿就是身份得到组织认可。
但她先后找到安庆地委、上海市委组织部都无果,主要是时间太长,查证太困难,没有明确的见证者,仅凭苗玉口述苗家养母讲述的身世之谜以及苗玉和陈家的“隔代遗传”,没有太多说服力。
尽管组织上直至今天都没承认她的身份,但陈家人都已认可苗玉的身份,这让她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