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有规定:禁止擅自土葬,国家鼓励开展火葬。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明令禁止土葬了,纷纷要求必须要火葬才行。比如说海口市,海口市要求从2022年1月1日起,全市都要实行火葬制度,之前就已经实行土葬的,也有将其遗体迁移到公墓去。
还有长沙市,长沙市要求从2022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遗体火化制度。但是北大教授对这样的处理方式表示很不理解,北大教授吴飞就曾公开发言称,火葬是不合理的,因为火葬就像是把人当垃圾一样处理,这样是对死者很不尊重的,没有人情味,建议恢复土葬。
吴飞教授的这番话,受到了一些网友的反对,有些网友认为土葬就是陋习,会浪费土地资源,还破坏环境,应该禁止才行,但是也有很多网友就对吴飞教授的观点表示支持,认为土葬才是最符合国情的。
那么,北大教授为何会支持土葬呢?跟火葬相比起来,土葬有何优势呢?看完3个原因就明白了。
第一点:火葬费用太高了
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一般都是有固定墓园的,甚至是家族墓园,这些墓园一般都是远离人口集中的地方,地处荒山野岭。这样的墓园取之于自然,最大的优点就是几乎没有什么金钱成本,村民们只需要出钱买棺材堆坟头就行,花不了几个钱。
但是火葬的话,火化就需要不少钱了,而且骨灰盒也要花钱买,还得放在公墓里,而公墓的费用是很高的,一个小小的公墓,面积可能只有一个平方米,但是费用多达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不等,而且这还只是20年的使用权,满20年以后,如果不续费的话,那埋在里面的骨灰就要被公墓管理处给挖出来扔掉了。
对于很多家境没有那么好的人来说,火化费用如此多,公墓如此昂贵,还不是终身使用,很多人真的是用不起,不少人也自我调侃,称自己都死不起了。说真的,人们活在世上已经如此艰难,死后还要花费巨资才能拥有一个小小的埋骨之地,真的有些不近人情了。
第二点:火葬违背了人们传统的殡葬思想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入土为安的观念,认为无论死后怎么样,都得埋在土里,尘归尘土归土,而且最好是埋在出身地,因为人们讲究落叶归根。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人们非常在意是否死有全尸,如果不是全尸,都会认为犯了忌讳,因为死无全尸就是一个很恶毒的诅咒呢。
但是,严格实行火葬的话,那么很多人是无法实现入土为安、死有全尸的想法,因为火化之后就剩骨灰了,就像烧垃圾一样给烧了。骨灰埋在公墓里,不续费的话还不能永久埋葬,过期就会被挖出来,真的是死了都不得安宁。而且,公墓往往会距离人们的出身地比较远,这就很难做到落叶归根了。
第三点:土葬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说起火葬和公墓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样才是最环保的埋葬方式,这样才可以不浪费土地资源,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公墓是用水泥修建的,而且还由于有利可图,所以会长期存在,即使是没有人管理了,不出意外的话,很多年以后估计公墓都会存在,大自然是很难彻底降解水泥的。
对于大自然来说,这些难以降解的水泥墓地,不就是更长久的环境破坏和土地浪费吗?公墓虽然地处人烟罕至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是处在城市的外围,而且由于太过集中,所以占地面积非常巨大,这就等于是已经浪费了大片的土地资源了。
相比来说,土葬是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的,因为土葬是很难长期存在的。一般来说,三代以后就会消失不少土坟了,因为后代是不可能每一个坟墓都去扫的,甚至很多人没有后代了,或者是已经搬离了原先的居住地,时间长了,无人祭扫的坟墓就彻底消失了,里面的棺材也会被降解的,又为大自然留出了一块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都在土葬,我国却没有多少坟墓传下来的原因。
结语
吴飞教授的话,可谓是站在了普通人的利益角度来发声,不过大势难以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都禁止土葬了,有些地方甚至为了火葬,都在实行平坟政策。对老百姓来说,以后殡葬的费用更高了,亲人死后家里还要掏出一大笔钱才能得以消停,真的是死不起,也难怪现在还有非常多的人支持土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