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公安交警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问题,坚持缓堵保畅、全域治理,坚持小切口入手、务求实效,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市交通脉络,通过道路微改造等一系列精细化治理措施,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2024年,三季度西安在百度全国百城通勤高峰拥堵排名下降5位至全国第13位,周末高峰拥堵排名下降3位至全国第8位,城市交通运行质效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运转情况不断向好。
近期,我们筛选出了
2024年度十大交通精细化治理案例
一起看看蜀黍
是如何将大伙的家门口梳理畅通的!
01.南三环与子午大道交叉口“左转逆置”交通组织新模式
关键词:最精细、高架桥下路口、“左转逆置”新型交通组织、潮汐交通
概况:南三环与子午大道十字是实现高新区、曲江新区、长安区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
问题简述:子午大道南北向车流存在潮汐现象,早高峰南向北通勤流量大,晚高峰反之;受绕城高速高架桥桥墩布局影响,路口南向西与北向东左转存在流线交织冲突点,易导致路口锁死,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优化措施:
✓采取将南北向左转车道逆置、信号配时调优等措施,消除流线冲突,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优化效果:通行秩序明显改善,通行效率有效提升,平均速度由12.03km/h提升至22.24km/h,上升84.9%,拥堵指数下降由4.23下降至2.29,下降45.86%。交叉口评级由严重拥堵(F级)变为缓行状态(D级)。
实施亮点:采用“左转逆置”措施消除冲突,提升路口通行安全和效率。该治理措施可推广应用至此类被高架桥墩分割的桥下路口交通精细化治理中。
02.纺八路纺织城小学门前交通秩序精细化提升
关键词:最安全、学校片区交通组织优化、限时单向微循环
概况:纺织城小学位于纺八路南侧,共有师生近3000人,北侧为大型住宅社区共计2000余户,学校、小区出入口集中在纺八路上,日常通勤主要依靠纺八路两车道通行,高峰时段呈现潮汐性拥堵,严重影响师生家长及周边居民的通行效率。
问题简述:纺八路(彩陶路-纺西路)为双向两车道,沿线停车资源匮乏,机非无序停放,机非混行严重,出入学校车流与东西向直行车流交织冲突,通行秩序混乱。
优化措施:
✓对纺八路实施限时单向通行;
✓重新施划学校门前网状线、斑马线、减速慢行标牌等交通设施;
✓设置限时免费停车位,引导接送车辆即停即走;
✓会同学校同步实施“警校家社”共治。
优化效果:通行效率提升12.8%,拥堵指数下降28.4%;平均速度上升35.2%,工作日拥堵持续时段缩短1.01h,成效显著。
实施亮点:通过区域微循环模式盘活周边路网资源,消除交通流冲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03.多措并举综合优化小寨片区出行环境
关键词:最综合、商圈周边优化、多车并联掉头、综合提升改造
概况:小寨片区作为西安热门商圈之一,周边包含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多个出行热点。娱乐、旅游、就医、通勤需求集聚,交通负荷大。
问题简述:小寨片区主要由南北向长安路、朱雀大街、翠华路、含光路,东西向小寨东西路、雁塔西路等、主要通勤干道组合而成,存在多个交通吸引点,片区通过性与到发性交通集聚,交通流量较大,是西安长期处于拥堵片区之一。
优化措施:
✓小寨十字设置可变车道及并联掉头的自适应控制,高峰时段公交车道允许小型车通行,提高节点通行效率,优化出行体验;
✓片区增设信号灯、“Z字型”斑马线,减少人车冲突;
✓增设非机动车指示灯、非机动车停车位,优化非机动车出行交通体验;
✓开通就医通勤站点,方便就医出行;
✓设置旅游巴士停靠港湾,提升游客出行体验。
优化效果:经系统优化后,小寨十字及周边道路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安全有效提升。旅游交通、就医交通对路口通行的负面影响降低。通过对停车场出入口以及重要商圈节点的人为干预,将车辆提前分流,保障了小寨片区的道路通畅,其中,长安中路兴善寺东街加装信号灯后,路口的通行效率提高了40%,交通事故率显著下降。
实施亮点:通过设置可变车道、优化信号灯、调整公交车道通行和便利非机动车出行等措施,提升商圈周围慢行与非机动车出行环境,改善周边交通环境。
04.华阳城/城东客运站片区慢行及接驳提升改造
关键词:最民生、区域交通提升、非机动车停车供需、P+R交通接驳优化
概况:华阳城/城东客运站地处灞桥区规划的大城东区域核心区,是西安市东部片区重要的交通、商业板块。绕城高速、西安东三环与城东客运站有效扩大其对周边辐射范围,同时地铁1号线、6号线、9号线的快捷接驳奠定了其在周边路网片区的绝佳交通地位,是附近居民重要的通勤点。
问题简述:长乐东路城东客运枢纽站与华阳城周边商业、居住、地铁通勤需求叠加,存在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人行道阻断、非机动车道流线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该节点发挥其交通接驳与疏散功能。
优化措施:
✓对城东客运枢纽站与华阳城门前绿化进行工程改造,恢复人行道,迁移现状非机动车道,并增加彩色铺装,明确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路权;
✓在区域内增设非机动车道停车区,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在地铁站F/G口南侧设13处即停即走车位,方便机动车与地铁换乘,实现周边通勤的无缝衔接。
优化效果:区域慢行系统更加完善,行人、非机动车通行体验大幅提升,公共交通接驳设施也更加便捷,慢行交通分担率提高了约10%,区域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15%,区域缓堵治乱效果明显,交通秩序及通行体验明显改善。
实施亮点:通过工程微改造针对性设计,解决人、非、机冲突问题,秩序混乱、拥堵频发、路权不明等问题迎刃而解。
05.东城大道柳雪路十字畸形路口改T型提高路口整体通行效率
关键词:最高效、错位异形交叉口、并联掉头、非机动车双向过街
概况:东城大道-柳雪路十字位于西安市灞桥区,周边旅游和休闲资源丰富,东城大道为东西向主干道,东接西临快速干道,承担着大量过境车流通性需求,柳雪路为灞河西岸贯通性道路,生活游憩与通勤需求大。
问题简述:现状路口为畸形路口,早晚高峰时柳雪路由北向南方向排队严重,车流溢出后路口易“锁死”;南北向柳雪路整体放行模式为混放,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冲突严重。
优化措施:
✓使用护栏沿东城大道封闭畸形交叉口,将十字路口变成两个右进右出的T型路口,完善相应配套标志、标线;
✓保留行人、非机动车双向过街通道,引导行人、非机动车有序通行;
✓优化车辆行驶路径,在东城大道汀柳路交叉口设置并联掉头,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优化效果:改造后柳雪路东西方向只有右转车流,消除交叉和拥堵情况,此外,东城大道北向南排队长度由161米减少为111米,延误指数由38.44降低为11.46,南向北排队长度由100米减少为45米,延误指数由13.82降低为7.3,有效缓减了整个交叉口的拥堵情况,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实施亮点:通过优先保证干线通道通行,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主干路通行效率。同时注重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与便利,保障路口整体安全性与高效性。
06.新型交通组织模式释放车道空余通行空间资源
关键词:最巧妙、干线道路交叉口、新型交通组织模式
概况:南三环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的重要交通干线,交通流量呈现全天性饱和特征。唐延路经过拓宽改造后与沣惠南路东西并行,构成高新区交通网络的“主轴”。南三环与唐延路交叉口的拥堵对周边干线通道运行效率影响巨大。
问题简述:早晚高峰时段,唐延路-南三环十字交通拥堵频发,车辆排队长度可达数百米,波及周边路网运行;拥堵主要集中于唐延南路向南三环左转方向,早晚高峰期间道路通行空间利用不合理,措施不完善。
优化措施:
✓对交叉口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道利用率,合理调整车道数量和方向,增设可变车道;
✓清晰、准确地设置可变车道配套交通标志标线,确保驾驶人能够准确识别。
优化效果:通过重新对唐延路南三环交叉口车道通行空间进行分配,释放空余通行能力,早晚高峰期间,唐延路南北向车流与南三环东西向车流通行更加流畅,经过改造,南三环与唐延路交叉口早晚高峰路口评级由E级提升至D级,排队长度由187米缩短至147米,延误指数由56.41下降至54.32。
实施亮点:通过挖掘交叉口空余通行能力,运用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模式,重新划分车道功能、完善相关标志、标线,提升交叉口及相交道路通行效率,保障干线道路的畅通,为周边路网的快速通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07.明光路与咸宁路微改造提升整体道路品质
关键词:最典型、干线通道、常年严重拥堵路段、微改造综合治理
概况:咸宁路是西安老城区与东南片区、临潼、渭南市交通转换的主要干线通道,交通构成复杂,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14.2km/h,拥堵指数达2.93,已达到严重拥堵级别。明光路是西安市北部片区重要的南北向城市主干路,沿线分布有居住区、公园、企事业单位、学校、商户等,通过性交通流和生活性交通流叠加,交通构成复杂,交通环境亟待提升。
问题简述:咸宁路全长8.3km,与22条道路相交,明光路全长9.3km,与沿线27条道路相交。两条道路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有较大生活性集散需求,沿线居民出行环境较差,绿色出行环境有待提升。两条道路既是疏解中长距离过境交通的一条重要交通通道,同时也承担了服务沿线单位及住宅小区等到发性近距离交通的功能,交通组织不够精细,主干路通行效率不高。
优化措施:
✓结合市政道路“微改造”工程,对不同类型交叉口,针对性采取优化策略及措施,充分考虑地铁和公交接驳,合理设置公交站点;
✓完善非机动车道,保障非机动车通行;
✓按照“多杆合一”要求,对交通设施进行完善;完善执法设备,减少交通乱象的发生;
✓借助智慧化信号管控,实时优化路口配时,减少交通延误。
优化效果:
咸宁路全线平均速度提升25%;拥堵指数下降15.03%;
明光路全线平均拥堵指数降低21.27%;平均运行速度提升12%~17.8%,平均通行时间缩短约4~6分钟;
咸宁路与明光路直行车道连续率≥95%,人非连续率100%,路口处慢行通道彩色铺装全覆盖;
交通标志、标线规范化设置率达100%;提升智慧化路口19处,大型交叉口智慧化覆盖率100%。
实施亮点:采用“工程微改造+交通综合整治”双管齐下理念,明晰道路功能分区、规范交通秩序、优化慢行环境,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08.边家村十字慢行交通一体化改造
关键词:最便民、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慢行交通一体化
概况:边家村十字是碑林区重要交通节点,交叉口周边写字楼、住宅区密集,西工大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各类教育机构集中在交叉口数百米范围内,工作日高峰时段大量通勤通学交通流汇集于此,交通压力大。
问题简述:边家村十字是西安市车流量集中的路口之一,在高峰时段,路口一个信号灯周期通过的非机动车高达200余辆。非机动车停车等待信号灯时严重挤占机动车道,导致路口车辆通过效率低且秩序混乱,慢行交通的优化改造需求迫切。
优化措施:
✓利用不同铺装方式区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采用物理隔离设施和标线等方式实现机动车与慢行交通分离;
✓增设非机动车信号灯等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措施。
优化效果:
改造后的路口利用物理隔离设施实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有效分离,通行效率提高了约30%。
完善非机动车信号灯,设置非机动车直行等待区和左转等待区,使得非机动车可以一次左转过街,缓解机非冲突,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
实施亮点:
通过完善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消除机非冲突,提升路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边家村十字慢行交通一体化改造的成功经验为其他路口的改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09.沣惠南路西南二环立交施工区域借道左转交通组织优化
关键词:最实用、施工区域、借道左转
概况:昆明路(丰庆路)与沣惠南路交叉口位于西二环快速路高架交通与地面交通转换点,流量时变显著、交通流线复杂。
问题简述:工作日晚高峰路口南向西左转通行需求大,排队距离长,占用上游直行车道,交叉口东南角受西南二环立交管线工程施工围挡影响,部分直行车道被占用,严重影响南向北车辆通行。
优化措施:
✓巧妙利用南出口车道应用“固定式借道左转”交通组织模式,设置多级交通标志加强提示引导;
✓在借道左转车道路段增设隔离护栏150米与对向出口车道分隔;
✓调整路口信号放行模式并结合交通流实际持续精细化调优。
优化效果:
优化后高峰时段南向西左转每个灯时可多通行15-22辆机动车,车辆排队情况得到大幅缓解,各流向车流绿信比提高,片区整体路网通行能力提升。
改造后沣惠南路(西南二环到昆明路口,南向北方向)工作日早高峰拥堵指数下降12.32%,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7.18%。
实施亮点:巧用借道左转,有效利用道路时空资源,实时优化促进路口畅通,减小道路施工对路口及二环主线交通影响。同时为西安市其他施工区域或交通拥堵节点的交通组织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10.第三医院动静分离交通组织优化
关键词:最便捷、医院交通组织优化、动静交通分离、单向行驶
概况:西安市第三医院作为城北地区主要三甲医院,接待就医群众多,周边居民区、学校密集,道路通达性好,连接多个重要区域的关键节点,是许多市民通往医院、学校、商业中心以及办公区的必经之路,承载着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
优化措施:
✓永谦路改为自东向西单向行驶,优化医院出入口交通组织,调整邻近交叉口控制形式,与西侧贞观路、北侧凤城三路、东侧渭滨路共同形成顺时针单向行驶的区域微循环;
✓提升慢行品质,将仪凤巷(市第三医院段)调整为步行街并进行步行空间景观进行提升改造。
优化效果:
将永谦路全段采用自东向西单向交通组织模式,取消永谦路和仪凤巷路内划线停车,医院就医通道明显畅通,周边违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缓解了永谦路至凤城三路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步行街设置有效缓解行人、非、机冲突。
实施亮点:
通过“微循环”提升医院周边交通组织,缓解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交通冲突,提升医院周边主要道路通行能力,解决就医距离过长问题,畅通生命急救通道。
以科技助力智慧交通发展
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治理水平
破解拥堵难题,守护出行平安
为广大市民提供
更高效、更便捷地交通安全服务
西安公安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