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展览演示、现场说课、主题交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典型案例。活动中,北京市朝阳区一堂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示范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示范课上,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市级示范校——陈经纶中学的范晶老师演示了一堂以声纹识别的概念与应用为主题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课上,老师不仅以孩子们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声纹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还通过新颖的形式展示了如何利用声纹识别技术,完成“锁定目标人”的作品任务。浅显的语言、生动的内容、边讲边实操的模式,引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探索的兴趣。
去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北京市朝阳区响应号召,率先引入了以语音识别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课程,还将陆续推出图像识别课程、Python编程等内容。
示范课互动现场
据朝阳区信息技术负责人介绍,这些课程的顺利开展归功于“创造栗”推出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课程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完整的人工智能应用和技术知识体系,搭配全面的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编程软件等,根据学龄学情的不同,可提供精准的人工智能课程方案。既可以帮助学校快速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又能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应用和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AI课程走进中小学课堂 人工智能没有想象那么难】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news/14346.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企库往资讯移动站 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