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楼市,有很多的“不寻常”。
比如,“银十”楼市热度首超“金九”,比如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楼市淡季”的11月份,楼市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延续了10月份的热度,部分城市的成交数据更是反超10月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
回到聊城楼市,情况大体一致。
在众多地产人担心11月会因为楼市政策效应的减弱等原因,而销量下滑时,不少项目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
比如主城区香江片区的铁投金辰·雲玺,11月整体去化量高达60套左右;开发区东昌甲第北区11月去化50余套;东昌路上的民生·东昌壹號院11月去化30余套;东南片区的玖璋台|松贵府、民生海通·城市芳华等,11月去化量也在30套左右。
这些为什么这么火?
除了项目、硬核产品力、品质兑现力等等自身优势之外,笔者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项目市场发声密集,保持较高的市场关注度与美誉度;二是,充分运用渠道带客,提高成交量。
在市场上持续保持声音,是各大房企、各大楼盘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的事。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比如线上与各大媒体合作,线下、公交站牌、小红帽以及各种营销活动等,进行开发企业和楼盘的品牌推广与产品推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楼盘形象,将楼盘的优势全面有效的普及到更广的人群,以此来保持项目在市场上的热度、关注度与美誉度。
但随着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各大房企的营销费用一缩再缩,营销部门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营销费用少了,但销售任务可没少,为了追求销量,众多房企开始“要效果”“要成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线上媒体的式微和渠道的崛起。
近年来,中介渠道崛起的十分迅速,其手握大量的精准购房客户,不仅在大显身手,在进军市场后,也是一马当先,成为现如今各个楼盘不可或缺的营销利器。
虽然中介渠道带客数量多、精准度高、成交快,但同时问题也非常突出。各个中介渠道在为新房楼盘带客的时候,更倾向于优质项目、热点项目,且如果带客户去某个楼盘不成交,再带再不成交,渠道很容易就轻易的放弃这个楼盘项目,而转战其他项目,从而造成该楼盘成交不乐观。
还有一点,中介渠道手中的客户资源量多,但毕竟也会有限。各个合作的楼盘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不得不拼命卷,这个给一万,楼盘,给一万五;这个给正常点位+跳点,竞品楼盘立马再加几个点位。卷来卷去,到最后一算账,房子是卖掉了,但渠道费用花去太多,整体利润大大缩减,甚至亏损,一个项目干了三五年,等于是房企在为别人“打工”。
江北水镇项目实景
很多项目目前已经意识到了夺回营销自主权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除了用渠道之外,怎样才能让自己的项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冲出重围,快速去化。
线上营销,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线上营销,一直在提,但好像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近两年,众多房企对线上营销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初质疑线上营销“作用小、见效慢、成本高、转化难”,到现在成为众多头部房企的营销标配,比如绿城、龙湖,就连中海、华润置地等头部国央企都开始卷线上营销了,可见房产营销的转型升级,已箭在弦上。
星光·宸园项目实景
所谓线上营销,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房产媒体,对房企品牌、楼盘形象、产品优势等,进行持续不断地市场发声,保持项目在市场上的搜索热度、关注度与美誉度;
另一方面,鼓励项目置业顾问或是成立专业的数字营销团队及主播团队,利用专业房产直播平台(比如房天下直播平台),以及抖音、视频号、小红书、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平台的短视频获客以及直播获客,不断探索新直播内容与形式,提高新客户增量;
第三,将线上营销与社群运营相结合,撬动老客户,也将所有客户沉淀到线上客户池进行统一的运营与孵化,持续提高成交转化率。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小看法。但毫无疑问,线上营销已成为房企营销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